共 27 条
陆相盆地重质油成因类型及其稠变序列——以二连盆地为例
被引:10
作者:
高日胜
[1
]
方杰
[1
]
王暾
[2
]
李文科
[1
]
杨春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
来源:
关键词:
重质油;
地球化学;
成因类型;
稠变序列;
陆相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二连盆地重质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其他盆地重质油典型实例,系统阐述了重质油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重质油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重质油和次生重质油,前者来自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未熟—低熟油,后者则是石油(常规油或普通重质油)进入储层聚集成藏后,由于保存条件差异,受各种稠变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重质油。重质油形成所经历的稠变作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裂解致稠和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在石油运移、聚集和保存阶段,上述多种稠变因素总是交织、叠加在一起,只有在某些特定地质环境下,单个稠变因素才表现得相对突出。多数盆地或地区重质油的形成以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其次为氧化、水洗、裂解致稠以及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基于二连盆地及其他盆地重质油黏度数据分析,归纳出重质油的稠变序列为,低成熟重质油(黏度100~500 mPa.s)、未成熟重质油(黏度500~1 000 mPa.s)、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800~2 000 mPa.s)、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 000~20 000 mPa.s)、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0 000~100 000 mPa.s)、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大于100 000 mPa.s)。其中,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普通重质油;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达到普通重质油—特重质油;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特重质油;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超重质油。
引用
收藏
页码:479 / 488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