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成因研究综述

被引:46
作者
胡守志 [1 ,2 ]
张冬梅 [1 ]
唐静 [3 ]
顾军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稠油成因; 原生型稠油; 次生型稠油; 生物降解; 水洗作用; 氧化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阐述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对稠油的成因及其判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稠油成因类型分原生型和次生型,其中,次生型稠油主要由生物降解、水洗和氧化作用分解、消耗或氧化原油中的烃类组分,使非烃和沥青质含量相对增加,致使原油密度和黏度增大,油质变稠。最后指出了目前稠油成因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辽河西部凹陷稠油成因机制[J]. 李素梅,庞雄奇,高先志,刘可禹,李小光,陈振岩,刘宝鸿.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2]   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霍进 ;
吴运强 ;
赵增义 ;
李爱军 ;
丁湘华 .
特种油气藏, 2008, (02) :25-27+107
[3]   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稠油成因 [J].
刘华 ;
蒋有录 ;
龚永杰 ;
周艳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2) :179-181
[4]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重质油与固体沥青潜力分析 [J].
秦建中 ;
李志明 ;
刘宝泉 ;
张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3) :280-285+291
[5]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向才富 ;
陆友明 ;
李军虹 .
地质学报, 2007, (02) :259-264
[6]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J].
马安来 ;
张水昌 ;
张大江 ;
金之钧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449-454
[7]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 [J].
邹才能 ;
王兆云 ;
徐冠军 ;
吴小洲 ;
孙效东 ;
王建伟 .
沉积学报, 2004, (04) :700-706
[8]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稠油地球化学研究 [J].
马安来 ;
张水昌 ;
张大江 ;
梁狄刚 ;
王飞宇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59-63
[9]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稠油成因类型及其油源分析 [J].
朱芳冰 ;
肖伶俐 ;
唐小云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55-58
[10]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J].
邱桂强 ;
李素梅 ;
庞雄奇 ;
高永进 ;
孙锡年 .
地质学报, 2004, (06) :85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