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预防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

被引:73
作者
陈化新
罗兆庄
张家驹
张遵宝
胡美娇
翁景清
阮玉华
朱凤才
赵铁镪
刘文雪
王福兴
龙清忠
宋干
机构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2] 安徽省卫生防疫站
[3] 陕西省卫生防疫站
[4]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5] 江西省卫生防疫站
[6] 浙江省卫生防疫站
[7] 上海医科大学
[8] 江苏省卫生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增强,预防效果,免疫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8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八五”、“九五”期间连续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简称:沙鼠苗)、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简称:鼠脑苗)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简称:地鼠苗)在HFRS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血清学和预防效果,并提出免疫策略建议。采取现场与实验室结合的方法。现场试验人群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分为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室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MCPE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研究结果表明3种疫苗安全性良好。在接种人群中的中强反应率较低:沙鼠苗为056%,地鼠苗157%,鼠脑苗326%。在接种疫苗的143,581人中,4年内临床上未出现免疫(感染)增强反应的病例。接种组17例病人与对照组362例病人比较,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1)。119例疫苗接种者,以IFAT证实,再次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后,未出现临床症状。3种疫苗血清学效果较好。从3种疫苗全程基础免疫后14天、1年(和加强免疫后14天)、2年、3年4年时,中和抗体和荧光抗体的抽样检出情况看,在基础免疫后14天和相隔1年加强免疫后14天,中和抗体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效果免疫(感染)增强和免疫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J].
Cooperative Group on the NinthFive Years National Medical Scientific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8, (05) :39-47
[2]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免疫策略研究 [J].
陈化新,叶克龙,张家驹,罗兆庄,胡美娇,张遵宝,赵铁镪,夏建华,姜克俭,朱凤才,龙清忠,宋干,刘文雪,朱智勇,王华,童政,吴扬生,俞永新,周燕平,李伟,张平均,王福兴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6, (04) :241-247
[3]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近期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J].
陈化新,叶克龙,张家驹,罗兆庄,胡美娇,张遵宝,赵铁镪,夏建华,姜克俭,朱风才,龙清忠,宋干,刘文雪,朱智勇,王华,童政,吴扬生,俞永新,周燕平,李伟,张平均,王福兴 .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6, (03) :129-133
[4]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近期防病效果 [J].
$$$$ .
疾病监测, 1996, (03) :85-88
[5]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型研究 [J].
陈化新,王华,贾克丽,罗成旺,刘国敏,余陶,严玉辰 .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5, (05) :257-260
[6]  
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化新等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