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灾害致因初析

被引:10
作者
邹和平
刘玉亮
郑卓
李出安
刘伟东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活动断裂; 软弱岩体; 5.12汶川大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818 ; 081803 ;
摘要
对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进行的初步地震灾害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地震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震灾最严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大量产生还与区内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煤层等软弱地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石等软弱岩体分布广泛、极震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河谷深切、地形高差大、山体破碎的中-高山区有关。特大地震灾害再次提醒人们,在建筑场地选址中必须考虑活动断裂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重视人-地关系和人-环境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J].
李勇 ;
周荣军 ;
董顺利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闫亮 ;
乔宝成 ;
马博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04-413
[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3]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J].
崔鹏 ;
韦方强 ;
陈晓清 ;
何思明 ;
游勇 ;
党超 ;
李占鲁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4) :317-323
[4]   汶川特大地震的反思与重建规划的思考 [J].
尹强 .
城市规划, 2008, (07) :24-27+31
[5]   汶川8级强震极震区破坏情况与烈度 [J].
杨主恩 ;
邓志辉 ;
马文涛 ;
孙谦 ;
陈桂华 .
地震地质, 2008, (02) :349-354
[6]   “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地震灾情及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初步调查 [J].
王治华 ;
周英杰 ;
徐斌 ;
贾斌 .
国土资源遥感, 2008, (02) :1-4+113
[7]   四川紫坪铺水库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J].
王云基 .
四川地震, 2001, (02)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