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女性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农村性别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四川及山西三省的村庄实地调研

被引:23
作者
梁栋
吴惠芳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农业女性化; 留守妇女; 动力机制; 性别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不同农村地区的数据调查和微观个案透视,本研究认为农业女性化是劳动力流动背景下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农业女性化遵循着家庭集体主义理性决策的路径,在性别劳动分工中,家庭再生产任务在女性劳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先序,农业生产实际上是其承担家庭再生产责任时的一种顺势行为,代际抚养与陪读现象也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传统性别文化和家庭观念、村庄舆论的共同作用下,留守务农往往是农村妇女基于现实的自主选择,并成为农业女性化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女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决策权,夫妻异地的性别分工由于共同支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而成为维系农村婚姻关系的新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何谓“农业女性化”:文献述评与概念提出 [J].
蔡弘 ;
黄鹂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 (06) :34-42
[2]   中国流动人口家庭的迁移序列及其政策涵义 [J].
吴帆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4) :103-110
[3]   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热点分析 [J].
张樨樨 ;
刘秋霞 ;
韩秀元 .
经济学动态, 2015, (06) :125-136
[4]   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基于自由发展观下的性别法律分析 [J].
向东 .
河北法学, 2014, 32 (02) :84-91
[6]   农业女性化:农村妇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J].
姚德超 ;
汪超 .
农业展望, 2012, (04) :32-35
[7]   流动的父权:流动农民家庭的变迁 [J].
金一虹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4) :151-165+223
[8]   行动者为导向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方法——解读《行动者视角的发展社会学》 [J].
叶敬忠 ;
李春艳 .
贵州社会科学, 2009, (10) :72-79
[9]   民族地区农业女性化与公共政策选择 [J].
赵玲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 10 (01) :140-143
[10]   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研究综述 [J].
孔炜莉 .
宁夏社会科学, 2008, (01)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