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从手法歧义看补泻手法的实质
被引:14
作者:
吴强
机构:
[1] 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福州
来源:
关键词:
针刺补泻;
剂量效应关系,针灸;
针刺感应;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2.02.039
中图分类号:
R245.311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从补泻手法的歧义、矛盾及临床实际应用看出 ,补泻手法虽然是调节刺激量值的手段之一 ,但与补泻效应无对应关系。古人对手法的误解并已将手法神化 ,使后人的研究不能摆脱强调具体招式 ,这是补泻手法研究多年来无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补泻效应的产生是医者的刺激量值与患者的感应量值相匹配的结果。医者的刺激量值段是相对固定的 ,所以应将注意力集中到探寻患者的感应量值上 ,并建立患者个人的、客观的感应量值体系可能才是研究针灸补泻的理性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0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