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被引:13
作者
涂晋文
董梦久
邵卫
黄蓓
机构
[1] 湖北省中医院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中医证候;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查382例脑梗死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DD、DI、II基因型分别为167、93、12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2、75、83例;脑梗死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42,P<0.05)。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56、0.39,脑梗死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37,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96、32、109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71、61、13例。两个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DD基因型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多(χ2=4.71,P<0.05),而DI、II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71、5.17,P<0.01)。结论: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在脑梗死发生中起作用。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可能是该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脑梗死组患者DD基因型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诊断的遗传易感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痰瘀证候的关系 [J].
宋剑南 ;
陈杲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12) :13-15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在脑血管病中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J].
姚丽芬 ;
刘丽娟 ;
徐辉 ;
高海波 .
中国急救医学, 2002, (10) :30-31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J].
张旭 ;
夏君慧 ;
金得辛 ;
林捷 ;
叶好好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06) :41-44
[4]   HLA—DQA1等位基因与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J].
沈乃莹 ;
闫征 ;
金宇安 ;
韩静 ;
何培英 ;
王申五 .
中医杂志, 2001, (04) :237-23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