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解释——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17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新经济地理学; 环境外部性;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8.01.006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因而进行理论研究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内,构建了包含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产业分布会先由分散状态转变为聚集状态,再由聚集状态转变成分散状态,高效率企业具有更强的流动能力;环境污染是一种分散力,会阻碍聚集的出现,降低聚集程度;污染的空间溢出是一种聚集力,会增加聚集程度。本文又进一步将模型扩展为包含了区域差异的三区域模型,验证了模型结论的稳定性。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为京津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解释,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J].
邵帅 ;
李欣 ;
曹建华 ;
杨莉莉 .
经济研究, 2016, 51 (09) :73-88
[2]   “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J].
杨开忠 ;
董亚宁 ;
薛领 ;
刘安国 ;
徐梓原 ;
杨书 .
广西社会科学, 2016, (05) :63-74
[3]   环境外部性之下的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一个扩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J].
刘安国 ;
张克森 ;
杨开忠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12) :91-99
[4]   “空间”的崛起及其对新经济地理学发展方向的影响 [J].
孙久文 ;
原倩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29 (01) :88-95
[5]   区际生态补偿主体的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J].
安虎森 ;
周亚雄 .
世界经济, 2013, 36 (02) :117-136
[6]  
International Trade, Offshoring and Heterogeneous Firms[J] . Richard E. Baldwin,Toshihiro Okubo.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14 (1)
[7]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rench firms location abroad: An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J] . Sonia Ben Kheder,Natalia Zugravu.Ecological Economics . 2011
[8]   The spatial selection of heterogeneous firms [J].
Okubo, Toshihiro ;
Picard, Pierre M. ;
Thisse, Jacques-Francois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0, 82 (02) :230-237
[9]   Pollution haven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J].
Zeng, Dao-Zhi ;
Zhao, Laixun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 58 (02) :141-153
[10]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transmission and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J].
Hosoe, Moriki ;
Naito, Tohru .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006, 85 (01) :9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