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44
作者
陈生云 [1 ,2 ]
赵林 [1 ,2 ]
秦大河 [2 ]
岳广阳 [1 ,2 ]
任贾文 [2 ]
李元寿 [1 ,2 ]
赵拥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高寒草地; 生物量;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3种高寒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样地,并结合附近活动层观测场环境因子数据,定量分析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对总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而地下生物量在0~10cm集中分布;对于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各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次序为:土壤盐分>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而对地上生物量,依次为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同生物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伴随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表层不同深度(10~50cm)土壤温度明显升高,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盐分不断增加,从而使高寒草地植被类型出现由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至高寒草原的逆向演替过程,群落总盖度及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1] 矮嵩草草甸土壤温湿度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
    李英年
    张法伟
    刘安花
    赵亮
    王勤学
    杜明远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04) : 265 - 268+272
  • [12] 青藏高原冻土区冻土与植被的关系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根绪
    李元首
    吴青柏
    王一博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8) : 743 - 754
  • [13] 青藏铁路格唐段植被特征及其保护与恢复对策
    陈桂琛
    孟延山
    卢学峰
    马世震
    彭敏
    周国英
    [J]. 生物学通报, 2006, (07) : 1 - 4+64
  • [14] 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长庭
    龙瑞军
    王启基
    景增春
    尚占环
    丁路明
    [J]. 草业学报, 2005, (04) : 15 - 20
  • [15] 内蒙古草原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蔡学彩
    李镇清
    陈佐忠
    王义凤
    汪诗平
    王艳芬
    [J]. 生态学报, 2005, (07) : 1657 - 1662
  • [16] 长江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杨建平
    丁永建
    陈仁升
    沈永平
    [J]. 山地学报, 2004, (03) : 278 - 285
  • [17] 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影响研究
    王根绪
    沈永平
    钱鞠
    王军德
    [J]. 冰川冻土, 2003, (06) : 653 - 659
  • [18]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分析
    李英年
    赵新全
    赵亮
    王启基
    沈振西
    [J]. 冰川冻土, 2003, (03) : 243 - 249
  • [19]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五种植被生物量及环境条件比较
    李英年
    赵新全
    王勤学
    古松
    杜明远
    加藤知道
    王启兰
    赵亮
    [J]. 山地学报, 2003, (03) : 257 - 264
  • [20] 青藏高原开发中的冻土问题
    程国栋
    赵林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6) : 521 -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