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西部凹陷古潜山原油及其源岩的分子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14
作者
王春江 [1 ]
傅家谟 [2 ]
盛国英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原油; 稳定碳同位素; 正构烷烃; 异戊二烯烷烃; 异构烷烃; 藿烷; 辽河;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6.01.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以辽河西部凹陷潜山带原油及其源岩为例,系统研究了正构烷烃、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及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相互关系及生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系列化合物的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沉积体系中生源-环境因素的系统变化。应用各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相关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潜山带原油的油源差异。原油正构烷烃较异戊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偏正0.5‰~5.0‰、姥鲛烷较植烷偏正0.4‰~1.4‰,指示了甲烷生成菌对植烷的重要贡献;C21+长链异戊二烯烷烃较植烷系列碳同位素偏正0.5‰~2.0‰,表明其生源存在差异。异构及反异构烷烃与其他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对比显示了蓝细菌对这类化合物的重要贡献。C31+藿烷较C30藿烷富集13C达10‰~12‰,指示其生源不同,13C强烈损耗型C30藿烷(-61.2‰~-51.8‰)主要衍生于嗜甲烷菌,它们生存于Es4期强烈分层水体中的缺氧/有氧界面。Es3油源油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别偏正,且异构、反异构烷烃及藿烷碳同位素都明显偏正,综合反映了蓝细菌的重要贡献,而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正及4-甲基甾烷相对富集指示了沟鞭藻对沉积有机质的重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8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有机质中支链烷烃的化学结构及地球化学意义 [J].
王春江 ;
夏燕青 ;
张中宁 ;
傅家谟 ;
盛国英 .
地球化学, 1997, (01) :73-77+81-85
[2]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18α(H)-neohopanes and l7α(H)-diahopanes[J] . Chunjiang Wang,Jiamo Fu,Guoying Sheng,Qianhua Xiao,Jinyyou Li,Yali Zhang,Mingzhi Pi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