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边界层气象要素与PM2.5关系的统计特征

被引:25
作者
尚可 [1 ]
杨晓亮 [1 ]
张叶 [1 ]
孙卓 [1 ]
李江波 [1 ]
赵煊 [2 ]
刘娜静 [3 ]
机构
[1] 河北省气象台
[2] 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
[3] 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
关键词
气象要素; PM2.5; 清除; 重污染天气;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3.0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研究河北省边界层气象要素与PM2.5的关系,综合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逐小时地面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环境监测站逐小时AQI及ρ(PM2.5)资料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海平面气压低于1 030 h Pa、24 h变压为-3.0-2.0h Pa、地面相对湿度高于60%、露点温度高于-10℃时发生全省性重污染天气的可能性较大;而海平面气压高于1 040 h Pa、24 h变压在4.0 h Pa以上、地面相对湿度低于40%、露点温度低于-10℃时,有利于清洁天气的出现.清洁天气下边界层的盛行风向多与冷空气活动有关;污染天气下盛行风向有区域性差别,边界层小风(<3.0 m/s)的风速频率高于90%.2过程雨量达到中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对PM2.5具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中雨量级降水对PM2.5清除速率约为2 h,但优良空气质量持续时间短,平均为15 h;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对PM2.5清除率达67.8%,并且优良空气质量可以持续27 h.3与降水相比,风对PM2.5的清除作用更为显著.较强偏南风对空气质量有一定改善,但优良空气质量仅持续16 h;大于3.0 m/s的系统性偏北风对PM2.5清除率高达85.1%,优良空气质量持续长达32 h,空气质量的改善最为彻底.研究显示,PM2.5与边界层气象要素关系紧密,不同级别的风和降水对PM2.5的清除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京津冀燃煤工业和生活锅炉的技术分布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J].
王慧丽 ;
雷宇 ;
陈潇君 ;
贺晋瑜 ;
高丽华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10) :1510-1517
[2]   2014年10月北京市4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J].
程念亮 ;
李云婷 ;
张大伟 ;
陈添 ;
徐文帅 ;
孙峰 ;
董欣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2) :163-170
[3]   河北省气溶胶标高时空变化及其成因 [J].
成贺玺 ;
王卫 ;
杜玮璐 ;
邸兰杰 ;
牛子宁 ;
王京涛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2) :190-197
[4]   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erosol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n winter in the megacity Shanghai of China [J].
Tingting Han ;
Liping Qiao ;
Min Zhou ;
Yu Qu ;
Jianfei Du ;
Xingang Liu ;
Shengrong Lou ;
Changhong Chen ;
Hongli Wang ;
Fang Zhang ;
Qing Yu ;
Qiong Wu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01) :59-69
[5]   一次雾霾过程中气象因子与细颗粒物浓度关系的研究 [J].
杨晓亮 ;
杨敏 .
干旱气象, 2014, 32 (05) :781-787+818
[6]   气象因素对大连空气中PM的去除效应分析 [J].
王伟 ;
纪德钰 ;
苗书一 ;
姜薇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04) :40-42
[7]  
The emission inventory of atmospheric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of the five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J]. Jian Wu,Chen Wen,Lin Yi,Weijun Wang.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02)
[8]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欣 ;
陈义珍 ;
刘厚凤 ;
赵妤希 ;
高健 ;
柴发合 ;
孟凡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02) :282-288
[9]   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 [J].
吴兑 ;
廖碧婷 ;
吴蒙 ;
陈慧忠 ;
王迎春 ;
廖晓农 ;
古月 ;
张小玲 ;
赵秀娟 ;
权建农 ;
刘伟东 ;
孟金平 ;
孙丹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1) :1-11
[10]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January 2013 heavy haze pollution episod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J]. WANG YueSi,YAO Li,WANG LiLi,LIU ZiRui,JI DongSheng,TANG GuiQian,ZHANG JunKe,SUN Yang,HU Bo,XIN JinYuan.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