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81
作者:

杨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陈义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妤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高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柴发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孟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灰霾;
微脉冲激光雷达;
特征;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以北京市2013年1月份连续灰霾天气中10~16日的强霾污染过程为例,利用MPL-4B型IDS系列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由Fernald算法反演得到此次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特性,结合地面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分析污染原因,并讨论与气溶胶地面监测数据的符合性.结果表明:此次连续强霾过程污染严重,观测时段内89.4%的时间出现霾,39.8%的污染时段达到重度霾级别,其中大气地表消光系数与PM2.5浓度变化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研究过程内,大气边界层在91%的时段低于500m,平均仅为293m,低边界层抑制了污染物的有效扩散;近地面垂向各高度的消光系数持续达到1.5km-1以上,对比气溶胶退偏比发现城市上空的大气强消光为气溶胶颗粒物和大气水分共同导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32nm)较大,有83.6%的时段超过1,且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偏小时段的AOD值主要为气溶胶颗粒贡献,相对湿度较大时段,细颗粒物吸湿增长导致AOD受大气水分干扰显著.连续静稳的天气形势和区域污染是导致此次强霾发生和持续的主要原因,高湿天气则加剧了灰霾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282 / 2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
[J].
王宗爽
;
付晓
;
王占山
;
徐舒
;
陈建华
;
武雪芳
;
吴钢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4)
:341-34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占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雪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基于微脉冲激光雷达的上海浦东地区不同强度霾研究
[J].
王苑
;
耿福海
;
陈勇航
;
贺千山
;
张华
;
潘鹄
;
毛晓琴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01)
:21-2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晓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北京2011年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J].
高健
;
张岳翀
;
王淑兰
;
柴发合
;
陈义珍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1)
:1201-1207

高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岳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淑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柴发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陈义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
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激光雷达观测及反演算法研究
[J].
林常青
;
杨东伟
;
李成才
;
李倩
;
石光明
;
王烨芳
;
周寅亮
;
刘梦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3)
:426-43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成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李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北京城区夏季静稳天气下大气边界层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J].
王耀庭
;
李威
;
张小玲
;
孟伟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10)
:1092-1098

王耀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李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张小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孟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6]
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吴蒙
;
范绍佳
;
吴兑
;
廖碧婷
;
李海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08)
:1409-141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廖碧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上海不同强度干霾期间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J].
刘琼
;
耿福海
;
陈勇航
;
徐婷婷
;
张华
;
潘鹄
;
毛晓琴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2)
:207-21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耿福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婷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毛晓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偏振微脉冲激光雷达测量颗粒物污染变化的个例研究
[J].
徐赤东
;
纪玉峰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1, 6 (01)
:27-3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
[J].
潘鹄
;
耿福海
;
陈勇航
;
贺千山
;
张华
;
亢燕铭
;
毛晓琴
;
王洪强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1)
:2164-217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耿福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千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亢燕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洪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华北平原连续性大雾的特征分析
[J].
李江波
;
赵玉广
;
孔凡超
;
何丽华
;
张艳刚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7)
:15-23

李江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赵玉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孔凡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何丽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张艳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