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环境社会学阐释——基于H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5
作者
高新宇
曹泽远
王名哲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秸秆焚烧; 生活环境主义; 社会学的想象力; 禁烧策略; 内卷化;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6.280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82803 ;
摘要
以H村为例,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阐释农村秸秆焚烧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与政府禁烧政策的失灵。借鉴日本环境社会学"生活环境主义"视角理解传统时期村庄生活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生活者的生活世界,秸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原料;2)建构社区伦理与地方知识。新时期,科学知识所遭遇的"本土化困境"、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以及市场的悖论使得秸秆渐次沦为无用之物。政府"恩威并施"的禁烧策略(经济补贴与项目扶持、"严防死守"与"宣传动员"、严厉的"规训")效果甚微。在案例分析中折射出我国农村环境领域的诸多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应——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实证分析 [J].
路冠军 ;
刘永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07) :29-32
[3]   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伦理与生存智慧 [J].
江帆 .
山东社会科学, 2012, (11) :82-87
[4]   秸秆焚烧导致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严重空气污染过程的分析 [J].
朱彬 ;
苏继锋 ;
韩志伟 ;
尹聪 ;
王体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5) :585-592
[5]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 [J].
翟学伟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4) :118-126
[6]  
规训与惩罚.[M].(法) 福柯 (Foucault;M.) ;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7]  
社会学的想象力.[M].(美) 米尔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8]  
现代性的后果.[M].(英) 吉登斯 (Giddens;A.) ; 著.译林出版社.2011,
[9]  
环境社会学.[M].(日) 鸟越皓之; 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0]  
知识与权力.[M].(美)约瑟夫·劳斯(JosephRouse)著;盛晓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