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结构

被引:24
作者
刘修泽
董婧
于旭光
孙明
王彬
王小林
机构
[1]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2]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近岸海域; 资源结构; 种类相似性; 优势种; 辽宁省;
D O I
10.13233/j.cnki.mar.fish.2014.04.003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6年夏季(78月)、冬季(11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101种,其中底层鱼类52种,中上层鱼类8种,甲壳类33种,头足类8种。辽东湾近岸海域和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总体上JACCARD相似性系数超过50%。优势种分析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口虾蛄(Oratosguilla oratoria)为辽东湾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黄海北部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除夏季外,渔获物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渔获量季节变化上以夏季最高;群落多样性指数(D、H’、J’)季节变化上均以秋季最高。与历史数据相比,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种类数变化不明显,但中上层鱼类如黄鲫(Setipinna taty)、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降,本地性资源如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大泷六线鱼、口虾蛄、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等成为主要渔业生物。两个海区近岸海域20062007年各季节渔业生物总平均体质量均小于40 g,各季节的更替指数均大于80。多样性指数、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分析显示,总体上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稳定性较低。平均体质量的结果表明,渔业生物群落主要由小型个体和大中型的低龄群体组成,与历史数据对比,其小型化的特征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海鱼类组成、区系特征及历史变迁 [J].
刘静 ;
宁平 .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06) :764-769
[2]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夏季游泳动物的组成特征 [J].
徐炳庆 ;
吕振波 ;
李凡 ;
包家国 ;
徐维柱 .
海洋渔业, 2011, 33 (01) :59-65
[3]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J].
李涛 ;
张秀梅 ;
张沛东 ;
黄国强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Z1) :41-50
[4]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 [J].
程家骅 ;
姜亚洲 .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 (03) :610-617
[5]   以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评价东海鱼类群落的状况 [J].
李圣法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1) :136-144
[6]   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J].
任一平 ;
徐宾铎 ;
叶振江 ;
刘元刚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792-798
[7]   东海中部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J].
李圣法 ;
程家骅 ;
李长松 ;
李建生 .
海洋渔业, 2005, (02) :113-119
[8]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的群落结构 [J].
董婧 ;
刘海映 ;
许传才 ;
毕远溥 ;
王文波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 (02) :132-137
[9]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群体结构附视频 [J].
董婧 ;
王文波 ;
李培军 ;
刘海映 .
海洋通报, 2004, (01) :45-49
[10]   秋季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J].
徐宾铎 ;
金显仕 ;
梁振林 .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2) :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