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造哲
云锦凤
马青枝
于卓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回交1代(BC1); 酯酶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 F1与回交 1代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有位点相同的 9条基带 ,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 ,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 F1的酯酶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 ,亲本的个别酶带在杂种 F1有丢失现象 ,正反交杂种 F1均产生一条杂种带。杂种 F1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正反交的回交 1低酯酶同工酶谱基本相同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回交 1代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地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酯酶同工酶具有多态性 ,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种酯酶同工酶研究 [J].
乌仁其木格 ;
于卓 ;
云锦凤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49-53
[2]   德国白三叶品种与中国西部白三叶地方品种同功酶比较研究 [J].
帅素容,张新全,毛凯,杜逸 .
草业科学, 1998, (02) :9-13
[3]   四种嵩草属植物叶片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J].
祁如虎,李有忠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5, (04) :9-11
[4]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F1同工酶分析 [J].
刘芳 ;
孙根楼 ;
颜济 ;
杨俊良 .
作物学报, 1992, (03) :169-175+242
[5]   有关同工酶分析的几个问题 [J].
周光宇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3, (01) :1-4+9
[6]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