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93
作者
陈墨香
汪集旸
汪缉安
邓孝
杨淑贞
熊亮萍
张菊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大地热流; 基岩顶面; 地堑盆地; 地热流; 地温场; 地热场; 地热增温率; 地温梯度; 地层; 盖层; 凹陷区; 华北盆地; 热流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热场主要受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具有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特点。在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G和大地热流值Q均较高,一般G=3.5—5.0℃/100m,Q=63—84mW/m2;而凹陷区则较低,G=2.7—3.5℃/100m,Q=46—59mW/m2。全区=3.58℃/100m,=61.5±13.4mW/m2,这说明全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值和局部热异常。地热场数学模拟结果和实测地热资料对比,相符较好。构造单元的地热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壳浅部岩石热性质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不均一,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向上传导过程中,于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华北地热.[M].陈墨香主编;.科学出版社.1988,
[2]  
中国石油地质学.[M].王尚文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
[3]  
潜山油气藏.[M].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4]  
矿山地热概论.[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编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
[5]  
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80,
[6]  
地热研究论文集.[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 著.科学出版社.1978,
[7]   孔隙岩石热导率的饱水试验研究 [J].
杨淑贞 ;
张文仁 ;
沈显杰 .
岩石学报, 1986, (04) :83-91
[8]   下辽河盆地大地热流 [J].
汪集旸 ;
汪缉安 ;
王永玲 ;
张忠义 .
地质科学, 1986, (01) :16-29
[9]   辽河盆地地热测量 [J].
汪集旸 ;
汪缉安 ;
王永玲 ;
张忠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5, (13) :1008-1010
[10]   华北平原地下热水形成条件与赋存特征 [J].
陈墨香 ;
邓孝 ;
王钧 ;
汪集旸 .
地球科学, 1985, (01) :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