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典型城市化样带建设用地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8
作者
汪自书 [1 ]
刘语凡 [2 ]
张文娟 [1 ]
曾辉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城市化样带; 建设用地; 变化过程; 深圳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典型城市化样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基于深圳市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5个时期的TM/ETM(SPOT)影像,选取沿107国道、205国道两侧的城市化样带,通过道路缓冲区分析的方法,计算建设用地变化速率(ΔP),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沿线建设用地增长过程表现为时间递减效应、向外蔓延效应和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减缓,同时道路对建设增长的影响范围不断向外蔓延,且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其增长速率越快。提出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发展的基础上提高道路两侧土地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是此类地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794 / 8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J].
汪自书 ;
刘语凡 ;
魏建兵 ;
曾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2) :180-185
[2]   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J].
郝仕龙 ;
曹连海 ;
李壁成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2) :228-230
[3]   浅析我国近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J].
崔伟 ;
王尚义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1) :168-170
[4]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 [J].
王兆礼 ;
陈晓宏 ;
曾乐春 ;
魏清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124-128
[5]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城市化生态效应分析——以上海城市边缘区轴向城市化样带为例 [J].
郑辛酉 ;
贾铁飞 ;
倪少春 .
资源科学, 2006, (06) :146-153
[6]   道路网络对澜沧江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分析 [J].
刘世梁 ;
崔保山 ;
杨志峰 ;
董世魁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162-167
[7]   轴向快速城市化中的土地利用变化——以上海市漕溪路-沪闵路沿线地区为例 [J].
郑辛酉 ;
倪少春 ;
贾铁飞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91-95
[8]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 [J].
后立胜 ;
蔡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96-104
[9]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J].
袁艺 ;
史培军 ;
刘颖慧 ;
谢锋 .
生态学报, 2003, (09) :1832-1840
[10]   土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J].
吴次芳 ;
陈美球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6) :75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