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种和鲢鳙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赵玉宝
机构
[1]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鲤鱼种; 鲢鳙; 池塘浮游生物; 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1990年4—9月对9个鱼池的研究,报道鲤鱼种和鲢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种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大型化,浮游动物小型化,并使浮游植物多样性增加,浮游动物多样性下降;鲢鳙密度增加,浮游生物小型化明显,微型藻类和超微型藻类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在浮游动物中比重也明显增加;鲢鳙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和浮游生物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当鲢鳙密度低时,增加鲢鳙密度,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下降;当鲢鳙达到一定密度后,鲢鳙密度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多样性影响不大,而浮游植物量随鲢鳙密度的增加反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浮游动物量则随鲢鳙密度的增加而略有上升。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吉林镇赉地区高产鱼池浮游生物研究 [J].
刘青 ;
赵玉宝 ;
王岩 ;
李永函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91, (Z1) :14-27
[2]   鱼苗池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初步研究 [J].
赵玉宝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91, (Z1) :49-53
[3]   放养鲢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J].
史为良 ;
金文洪 ;
王东强 ;
李玉成 ;
洪加明 ;
郑亚静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9, (Z1) :11-24
[4]   武汉东湖短尾秀体溞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 [J].
黄祥飞 .
生态学报, 1989, (02) :132-138
[5]   武汉东湖针簇多肢轮虫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 [J].
黄祥飞 ;
胡春英 .
水生生物学报, 1989, (01) :15-23
[6]   鲢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及初级产量的影响 [J].
汪松林 ;
刘安文 .
水产科学, 1986, (03) :11-14
[7]   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卵的发育、种群增长和生产量的影响 [J].
黄祥飞 .
水生生物学报, 1985, (03) :232-240
[8]   武汉东湖桡足类生物量及生产量的初步研究 [J].
陈雪梅 .
水生生物学报, 1985, (02) :144-158
[9]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鱼池水质的研究——Ⅱ.浮游生物 [J].
何志辉 ;
李永函 .
水产学报, 1983, (04) :287-299
[10]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fish species and the eclogical conditions in fish ponds:I.Phytoplankton. Milstein A et al.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Management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