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14
作者
徐力刚 [1 ]
叶昌 [1 ,2 ]
张奇 [1 ]
姜加虎 [1 ]
高海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 地下水; 综合评价; 相对隶属度;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1.05.024
中图分类号
P641.1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下水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水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合理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依据。本文根据水质评价的特殊性,就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于江阴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基于熵权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及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问题具有较高的数值稳定性和适用性,模糊模式识别法评价的水质级别趋于平均化、中间化,本文提出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应用于典型案例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淮南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J].
夏琼 ;
钱家忠 ;
陈舟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 36 (01) :56-59+68
[2]   基于混合属性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谢志强 ;
张豪 ;
杨静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 (02) :1-3+15
[3]   基于熵权的改进TOPSIS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张先起 ;
梁川 ;
刘慧卿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10) :1670-1672
[4]   塔里木河水质模糊模式识别评价 [J].
周维博 ;
郭小砾 .
水资源保护, 2007, (04) :33-36
[5]   模糊数学在扶余油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杨威 ;
卢文喜 ;
李海杰 ;
翟航 .
东北水利水电, 2006, (09) :46-47+36
[6]  
李梅玲,张锡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 1993
[7]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J].
李岩 ;
王国利 ;
张文国 .
勘察科学技术, 1998, (06) :15-18
[8]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碧流河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王国利 ;
陈守煜 ;
李成林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7, (06) :85-89
[9]  
江阴市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报告. 姚炳魁,叶士清. . 2007
[10]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钱塘江流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丁涛 ;
贺元启 ;
尤爱菊 ;
刘进宝 .
浙江水利科技, 2006, (04)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