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形成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3
作者
杨淞超 [1 ,2 ]
李彦生 [2 ]
刘长锴 [2 ]
刘晓冰 [2 ]
王光华 [2 ]
毛健伟 [3 ]
殷奎德 [1 ]
金剑 [2 ]
机构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3]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升高; 大豆产量; 产量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明确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差异,本研究以正常大气CO2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候箱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至550μmol·mol-1,解析了1950~2006年间推广的8个大豆品种在CO2浓度550μmol·mol-1条件下的产量形成差异。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大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46.1%,产量平均增加37.8%;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增加幅度存在差异,增幅最小的品种合交4号仅为0.6%,增幅最大的品种小黄金达到95.3%;CO2浓度升高对收获指数影响不大,只有绥农9号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构成要素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后也有所增加,株高平均增加15 cm,节数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大豆的总荚数和粒数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42.9%和37.0%。不同产量构成要素对大豆高CO2条件下的产量增加的贡献不同,相关分析证明三粒荚数、总荚数和粒数的增加与大豆产量增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大气CO2升高后大豆产量的增加幅度可以用粒数和产量间的回归方程进行估计y=0.175x+0.102(P<0.05;R2=0.792)。
引用
收藏
页码:819 / 8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东北春大豆品种东生1号对臭氧胁迫的响应[J]. 张巍巍,王光华,王美玉,刘晓冰,冯兆忠.环境科学. 2014(04)
[2]   自由大气CO浓度升高对夏大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J].
郝兴宇 ;
林而达 ;
杨锦忠 ;
居辉 ;
马占云 ;
韩雪 ;
王贺然 ;
杨万深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595-4603
[3]   大豆生物量积累、收获指数及产量间的相关与QTL分析 [J].
黄中文 ;
赵团结 ;
喻德跃 ;
陈受宜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8, (06) :944-951
[4]   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J].
金剑 ;
王光华 ;
刘晓冰 ;
米亮 ;
杜金岭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3) :296-302
[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瘤量及其固氮活性的影响 [J].
蒋跃林 ;
张庆国 ;
张仕定 ;
岳伟 ;
陈庭甫 ;
樊丽莉 .
大豆科学, 2006, (01) :53-57
[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蒋跃林 ;
张庆国 ;
岳伟 ;
姚玉刚 ;
王公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6) :355-357
[7]   [CO2]和温度增加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J].
杨金艳 ;
杨万勤 ;
王开运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3) :319-324
[8]  
On Development, Demography and Climate Change: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J] . Tim Dyson.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 2006 (2)
[9]   Smaller than predicted increase in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field-grown soybean under fully open-air [CO2] elevation [J].
Morgan, PB ;
Bollero, GA ;
Nelson, RL ;
Dohleman, FG ;
Long, SP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5, 11 (10) :1856-1865
[10]  
Plant reproduction under elevated CO2 conditions: a meta‐analysis of reports on 79 crop and wild species[J] . Leanne M.Jablonski,XianzhongWang,Peter S.Curtis.New Phytologist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