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既判力之禁止重复起诉效果

被引:4
作者
郑涛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禁止重复起诉; 既判力; 争点效; 人事诉讼;
D O I
10.19563/j.cnki.sdfx.2018.03.012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罗马法诉权消耗理念下的一事不再理制度孕育出既判力理论。近来,禁止重复起诉制度曾被既判力理论所替代,并具体化为既判力的消极效果。尽管存在着效用、范围上的差异性,但既判力与禁止重复起诉之间的制度关联性较强,且前者通过客观范围、主观范围和基准时等形塑着实践中重复起诉行为的认定标准。借鉴自英美法系的争点效理论,在纠纷复杂化背景下成为大陆法系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的重要依据,导致禁止重复起诉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人事诉讼中诉讼请求和当事人的特殊性,不仅影响诉讼标的理论的选取,更使得既判力突破相对性原则,在禁止重复起诉效果上扩及当事人之外的主体。未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解释中,禁止重复起诉制度的完善必须基于传统既判力理论的指引,以弥补既有规则的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论裁判生效后之新事实 [J].
曹云吉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6, (03) :105-116
[2]   论罗马民事诉讼法上的证讼 [J].
齐云 .
比较法研究, 2015, (02) :1-12
[3]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根据、例外与制度化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68-86
[4]   人事诉讼判决效力的扩张与第三人程序保障 [J].
郭美松 .
现代法学, 2009, 31 (02) :186-193
[5]   民事判决既判力: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J].
王福华 .
法学论坛, 2001, (06) :78-87
[6]   论判决的既判力 [J].
叶自强 .
法学研究, 1997, (02) :96-110
[7]  
司法改革论评[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张卫平, 2016
[8]  
民事诉讼法要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建华, 2013
[9]  
对抗与判定[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王亚新, 2010
[10]  
民事诉讼理论的新开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黄国昌,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