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马民事诉讼法上的证讼

被引:4
作者
齐云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罗马民事诉讼法; 证讼; 一事不再理; 既判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2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证讼"是罗马民事诉讼法上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含义是"证实讼争"。在通常诉讼时期,证讼是指诉讼双方在裁判官面前对讼争事项的确定,意味着法律审的终结和事实审的开始,陪审员必须依据证讼中确定的争点进行判决、使针对同一案件的诉权消灭以及使新债代替旧债,这些效力构成后世"一事不再理"原则和"既判力"理论的最初雏形。进入非常诉讼时期后,诉讼二阶段的区分不再存在,证讼的术语虽仍得保留,但仅意味着在法官面前的原告陈述和被告答辩,其重要作用已成为明日黄花,其效力部分前移到起诉阶段,部分由判决替代。现代民事诉讼法中,区分法律审理和事实审理的做法以及诉讼标的、既判力和诉讼系属理论等方面,无一不受到证讼制度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论“一事不再理”与“既判力”之区分——从罗马法到现代民事诉讼理论体系.[J].陈洪杰;.民事程序法研究.2008, 00
[2]   关于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 [J].
邓辉辉 .
政法论丛, 2005, (04) :78-84
[3]   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 [J].
宋英辉 ;
李哲 .
中国法学, 2004, (05) :130-139
[4]   一事不再理原则探析——兼论刑事判决的既判力问题 [J].
汤鸣 .
当代法学, 2003, (08) :49-51+54
[5]   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 [J].
谢佑平 ;
万毅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 (03) :73-79
[6]   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 [J].
李龙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4) :82-89
[7]   论判决的既判力 [J].
叶自强 .
法学研究, 1997, (02) :96-110
[8]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评注.[M].徐国栋;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  
纽约州民法典草案.[M].(美) 菲尔德;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10]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