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食味品质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被引:2
作者
朱镇
赵庆勇
张巧凤
张亚东
赵凌
王才林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食味品质; 食味值;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08.08.001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食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产量性状方面,食味值与实粒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各产量性状对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关于叶型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倒1叶的长宽、倒3叶的宽度以及倒1叶、倒2叶的基角开角,而叶片厚度、倒2叶长宽、倒3叶的基角开角的影响微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13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北方绿色稻米品质特性的相关分析 [J].
赵国臣 ;
侯立刚 ;
郭希明 ;
隋鹏举 ;
周舰 .
北方水稻, 2007, (02) :23-25+34
[2]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吴春赞 ;
叶定池 ;
林华 ;
赖联赛 ;
赵佩欧 .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02) :29-31
[3]   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分析 [J].
万向元 ;
胡培松 ;
王海莲 ;
孔令娜 ;
毕京翠 ;
陈亮明 ;
张坚勇 ;
翟虎渠 ;
万建民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1) :1-6
[4]   上海和韩国粳稻品种米质特性比较 [J].
朴钟泽 ;
罗志祥 ;
韩龙植 ;
苏泽胜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2, (04) :296-301
[5]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J].
杨从党 ;
袁平荣 ;
周能 ;
朱德峰 ;
杨爱兵 ;
郑学玉 ;
黄庆宇 ;
应继锋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1) :71-73
[6]   水稻株型研究中穗部性状的研究综述 [J].
孙成明 ;
薛艳凤 ;
苏祖芳 .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0, (02) :27-30
[7]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7, (06) :4-9
[8]  
粳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研究[J]. 李欣,汤述翥,陈宗祥,顾铭洪.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5(01)
[9]   不同类型水稻株型及物质生产研究 [J].
戴照义 .
湖北农业科学, 1994, (06) :9-14
[10]   水稻株形研究的进展 [J].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1982, (03) :2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