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6
作者
滕玉华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国外技术引进; 国内技术转移; 能源消耗强度;
D O I
10.13269/j.cnki.ier.2009.05.004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30个地区工业面板数据,将地区工业的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地区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地区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自主研发对工业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强度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购买对工业能源强度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国内技术购买并没有通过R&D途径促进地区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 [J].
张少华 ;
陈浪南 .
经济科学, 2009, (01) :102-111
[2]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邵军 ;
管驰明 .
经济学家, 2009, (01) :58-65
[3]   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刘畅 ;
孔宪丽 ;
高铁梅 .
资源科学, 2008, (09) :1290-1299
[4]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8, (08) :51-64
[5]   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 [J].
李未无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6) :7-15
[6]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7]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8]   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J].
朱平芳 ;
徐伟民 .
经济研究, 2003, (06) :45-53+94
[9]  
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J] . Albert G. Z. Hu,Gary H. Jefferson,Qian Jinchang.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5 (4)
[10]  
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Updates and Implications .2 Barro R,Jong-Wha Lee. CID Working Paper No 42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