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亩山地区钨矿容矿构造及找矿方向

被引:3
作者
李春海 [1 ]
吴昌志 [1 ]
郭坤一 [2 ]
包超民 [2 ]
邢光福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五亩山钨矿; 裂隙; 雷公坞组; 浙江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7 [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五亩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后,形成了高温热液裂隙石英脉型黑钨矿(白钨矿)矿床。矿化脉体多分布在区域断裂的裂隙构造中,矿化体在地表以中(或低)角度产出,向下以高角度产出,或者两者交替产出形成类似于倾斜的"阶梯"状。通过对含矿裂隙的测量和统计,确定了成矿前或成矿期的裂隙,NE向裂隙为钨矿的容矿构造,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 [J].
黄晶 ;
储雪蕾 ;
张启锐 ;
冯连君 .
地学前缘, 2007, (02) :249-256
[2]   华东地区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及构造演化 [J].
包超民 ;
邢光福 ;
周宇章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 (02) :79-85
[3]   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J].
华仁民 ;
陈培荣 ;
张文兰 ;
陆建军 .
矿床地质, 2005, (02) :99-107
[4]   皖南雷公坞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李双应,王道轩,颜怀学,金福全 .
安徽地质, 1996, (04) :15-22
[5]  
陈骏,王鹤年主编.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