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加固工作面底板突水“孔隙-裂隙升降型”力学模型

被引:46
作者
许延春 [1 ]
李见波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注浆加固; 底板突水; 孔隙-裂隙; 升降;
D O I
10.13247/j.cnki.jcumt.000006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运用孔隙裂隙弹性体理论,结合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和矿山压力理论,以动态变化的分析思想和实测资料,研究了注浆及采动对岩体孔隙-裂隙类型升降变化的影响;注浆加固使工作面底板岩体类型由导水的IV,III型转为不导水的II,I型;采动则使工作面底板岩体类型在局部地点由不导水的II,I型转换为导水的IV,III型,从而形成"垂直、小范围"的导水通道;构建了注浆加固工作面底板突水"孔隙-裂隙升降型"力学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岩层破断及渗流特征 [J].
王金安 ;
魏现昊 ;
陈绍杰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12, (04) :536-542
[2]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Ⅳ: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应用 [J].
武强 ;
王金华 ;
刘东海 ;
崔芳鹏 ;
刘守强 .
煤炭学报, 2009, 34 (02) :233-238
[3]   采动岩体渗流与煤矿灾害防治 [J].
缪协兴 ;
刘卫群 ;
陈占清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74-77+177
[4]   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的改进混合律方法 [J].
田云德 ;
秦世伦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5, (06) :783-787
[5]   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与实践 [J].
施龙青 ;
韩进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19-26
[6]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 [J].
王连国 ;
宋扬 ;
缪协兴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4) :573-577
[7]   破裂岩体注浆加固后本构模型的研究 [J].
杨米加 ;
张农 .
金属矿山, 1998, (05) :11-14
[8]   断层突水机理分析 [J].
黎良杰 ;
钱鸣高 ;
李树刚 .
煤炭学报, 1996, (02) :119-123
[9]   非贯通裂隙岩体力学特性的损伤力学分析 [J].
凌建明 ;
蒋爵光 ;
傅永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2, (04) :373-383
[10]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water-inrush mechanism of concealed collapse pillars in floor.[J].Tang Junhua;Bai Haibo;Yao Banghua;Wu Yu.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