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兴趣的可塑性与大学创新教育附视频

被引:1
作者
汪道远
周丽萍
蔡永祥
戎志銮
机构
[1] 南通医学院
[2] 江苏大学医学院
[3] 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4] 江苏镇江
[5] 江苏南通
关键词
兴趣; 前志趣; 兴趣的可塑性; 大学; 创新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培养创造性人才 ,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特殊使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依靠的是创新教育。培养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首次提出前志趣和兴趣的可塑性等概念 ,从而对兴趣发展理论作了必要的补充 ,并进一步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论证了在当前 ,认识兴趣的可塑性对实施大学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J].
王金瑶 .
江苏高教, 2003, (05) :50-53
[2]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J].
高宝立 .
江苏高教, 2003, (04) :1-4
[3]   漫谈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J].
杨福家 .
求是, 2003, (11) :44-46
[4]   论学习兴趣的培养 [J].
赵章留 .
衡水师专学报, 2003, (01) :69-72
[5]  
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卢家楣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