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视角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国内省域分析和国际竞争互补关系分析

被引:23
作者
余川江 [1 ]
龚勤林 [1 ]
李宗忠 [1 ]
谭英 [1 ]
张丽娜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贸易关系网络; 开放发展; 通道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规划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陆海双向全面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创举,“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和“加强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战略导向。文章将国内经济地理和国际经贸关系两个理论范畴进行有机结合,基于国内省域分析和国际竞争互补关系分析,探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国内外经贸基础,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视角下的发展路径。首先,以点轴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构建起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理论本质是对内形成西部开放发展聚合轴、对外促进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乃至衔接“一带一路”。其次,在开放型通道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视角下,立足国内尺度范畴,基于1987—2018年的省域进出口数据,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开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应用引力模型计算“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结论表明,从西部开放经济的省域地区格局来看,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整体居于优势地位,且西南各省份间经济联系紧密,依托“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的“点—轴”空间发展形态日趋成熟;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且西北各省份之间、西北与西南省份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为“点—轴”空间形态延伸拓展的潜力方向。再次,立足国际尺度范畴,通过核算中国与东盟10国的2003—2018年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指数、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互补指数四大指标及关系网络刻画,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竞争及互补关系共存,中国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接近,在出口方面存在较高的贸易竞争性但同时又有较高的贸易互补性,在钢铁、机械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领域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中国与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尼、老挝等东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大,存在较低的贸易竞争性和较高的贸易互补性,在钢铁、机械运输设备、纺织品等领域垂直分工的产业间贸易潜力巨大。最终,提出空间融合扩展的全面开放路径、产业互补发展的协同增长路径、贸易物流发展的双向畅通路径和区域协调机制创建的政策沟通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的动态变迁测度 [J].
隋建利 ;
龚凯林 ;
刘金全 .
南方经济, 2021, (02) :84-105
[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 [J].
边婧 ;
张曙霄 .
经济纵横, 2020, (02) :99-105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现状评价 [J].
赵光辉 ;
朱谷生 ;
王厅 .
物流技术, 2019, 38 (07) :5-13+70
[4]   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研究 [J].
傅远佳 .
区域经济评论, 2019, (04) :70-77
[5]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与合作态势 [J].
苏昕 ;
张辉 .
改革, 2019, (07) :96-110
[6]   国内价值链与技术差距——来自中国省际的经验证据 [J].
邵朝对 ;
苏丹妮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6) :98-116
[8]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初探 [J].
杨祥章 ;
郑永年 .
南洋问题研究, 2019, (01) :11-21
[9]   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价值 [J].
马乐 .
经贸实践, 2018, (13) :86-87
[10]   进口贸易、本土关联与国内价值链重塑 [J].
黎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9) :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