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微血管酶和儿茶酚胺荧光的作用

被引:8
作者
文琛
曹庆淑
瞿娜
蒋瑾
马惠敏
陈淑萍
韩振京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三磷酸腺苷酶; 儿茶酚胺荧光; 缺血心肌;
D O I
10.13702/j.1000-0607.1993.03.01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碱性磷酸酶(ALP)、镁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Mg2+-ALPase)和儿茶酚胺(CA)荧光组化方法观察了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机理。结扎左冠状动脉心室支30分钟后,缺血心肌中以 ATP 显示的毛细血管大为减少,长度缩短;而缺血电针组则有显著意义增加,说明电针对缺血心肌微循环和转运功能的改善。Mg2+-ATPase可显示心肌微血管的质膜和基膜;经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Mg2+-ATPase在缺血电针组比缺血对照组光密度增加,这可加强缺血心肌 Na+K+离子跨膜转动功能。心肌儿茶酚胺荧光所显示的交感肾上腺素能膨体神经末梢;缺血后减少或耗竭,电针组则较多而亮,这有益于加强缺血心肌的收缩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小冠状动脉的神经—体液调节及其在冠脉狭窄和缺血时的改变 [J].
孙建中 .
生理科学进展, 1991, (03) :221-224
[2]   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其临床意义 [J].
卢兴 .
生理科学进展, 1991, (01) :80-88
[3]   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J].
文琛 ;
金鸿华 .
解剖学通报, 1982, (03) :108-116
[4]   中药冠通四号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心电图恢复过程及心肌微血管的影响 [J].
苏静怡 ;
时安云 ;
徐宁生 ;
张抗美 ;
王志朝 ;
夏家骝 ;
陶平 ;
李学愚 ;
陆英 .
北京医学院学报, 1981, (04) :243-24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