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定桩: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营造——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实践探索

被引:25
作者
杨贵庆 [1 ]
肖颖禾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文化定桩; 乡村聚落; 核心公共空间; 屿头乡; 沙滩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我国乡村聚落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性、社会性和空间性三者之间具有有机的对应关系。其中,乡村聚落重要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关系特征,一般都以"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物质载体予以集中呈现。但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等原因,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随着乡村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生活内容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其物质环境也逐渐被弃置。研究指出:以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点穴"启动,通过"文化定桩"的方法,可以成为当下我国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的实践,阐述以文化定桩为灵魂、通过核心公共空间的创造性修复和更新的探索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第一届豪瑞奖亚太区金奖: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J]. 常青.世界建筑. 2016(12)
[2]   传统信仰场所的空间叙事——以潮州古城为例 [J].
何韶颖 ;
杨爽 ;
汤众 .
现代城市研究, 2016, (08) :17-23
[3]   社会变迁视角下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若干思考 [J].
杨贵庆 ;
戴庭曦 ;
王祯 ;
黄璜 .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3) :45-54
[4]   宗教文化与村落社会的整合——以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打拉池村为个案 [J].
龚成红 ;
杨文炯 .
甘肃社会科学, 2015, (06) :219-222
[5]   嘉绒藏族村落社会的宗教文化——以大渡河上游的沈村为例 [J].
郎维伟 ;
周勇军 .
民族学刊, 2015, 6 (02) :34-39+99
[6]   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 [J].
杨贵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5 (03) :60-68
[8]   客家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对一个华南乡村姓氏的追踪调查 [J].
刘军 .
广西民族研究, 2007, (02) :68-74
[9]   中国的村落家族文化:状况与前景 [J].
王沪宁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1, (01) :106-114
[10]  
黄岩实践[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杨贵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