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张涛
张峰
周勇安
王云杰
李小飞
陈德凤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第四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
来源:
关键词:
肺;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细胞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肺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方法 36只大白兔分为 3组 :对照组、I/R组和IPC组。通过阻断左肺门造成兔在体I/R损伤 ,观察IPC对肺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指标为肺组织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 ;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含量。 结果 肺I/R损伤后 ,I/R组肺组织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及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 9 73± 1 1 4、(41 62± 5 77)× 1 0 - 4和 (58 1± 1 0 0 ) % ;IPC组分别为 6 2 3± 0 69、(2 0 31± 4 0 3)× 1 0 - 4和 (2 3 8± 5 2 ) %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I/R组血清TNFα、IL 6和IL 8含量分别为 (0 90 78± 0 1 0 6 2 )、(0 2 1 3 7± 0 0 598)和 (0 72 1 1± 0 0 979)ng/ml,IPC组分别为 (0 7478± 0 0 843)、(0 1 2 71± 0 0 0 89)和 (0 590 3± 0 0 746)ng/ml,较I/R组显著降低 (P <0 0 1 )。 结论 IPC对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 6和IL 8的合成和释放 ,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激活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