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格局及优化路径

被引:19
作者
杨晴青 [1 ,2 ]
朱媛媛 [2 ]
陈佳 [1 ]
高岩辉 [3 ]
李伯华 [4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3]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
[4]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竞争力; 格局; 聚类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从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生态、居住、生产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运用AHP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解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依托Arcgis平台,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基于人居环境竞争力特征进行区域归类,并借助箱型图,对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领域及区域类别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1)竞争力分布中,浙赣线江西段沿线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京广线沿线城市的居住、公共服务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居住、公共服务竞争力空间格局具有高度相似性。区域中心及副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环境竞争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2)综合竞争力二级以上等级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环鄱阳湖地区,包括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南昌,以及省会城市武汉、长沙。(3)四类空间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优劣格局十分清晰。第1类区域围绕省会等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分布,生态环境具有最优竞争力,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最劣;第2类区域多为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强势竞争力集中于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领域,而休闲环境为最劣势;第3类区域多为临山型城市,具有最优异的休闲环境竞争力;第4类区域以老工业城市居多,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拥有相对优异的竞争力。最后,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出发点,基于格局、类别特征等提出了涵盖现实特征、发展定位、重点措施等内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提升路径选择。其中,第1类区域定位为生态优异的山水园林城市;第2类应以营造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为重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慧转型,打造为智慧高效的综合都市;第3类区域建议以良好的休闲环境作为特色人居环境建设的切入点,有序推进对居住、生产、生活空间的综合整治,致力建成休闲舒适的中小田园城市;第4类区域按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要求,重塑城市形象,建成安居乐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及影响机制——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J].
曾菊新 ;
杨晴青 ;
刘亚晶 ;
赵纯凤 ;
李伯华 .
人文地理, 2016, 31 (01) :81-88
[2]   城市意象视角下的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J].
杨晴青 ;
李伯华 ;
赵纯凤 ;
曾菊新 ;
杨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 (09) :1080-1086
[3]   广州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人群及空间差异特征 [J].
丛艳国 ;
夏斌 ;
魏立华 .
人文地理, 2013, 28 (04) :53-57
[4]   北京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以城市110警情为例 [J].
李业锦 ;
朱红 .
地理研究, 2013, 32 (05) :870-880
[5]   基于不同主体的城镇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特征——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 [J].
吴箐 ;
程金屏 ;
钟式玉 ;
李宇 .
地理研究, 2013, 32 (02) :307-316
[6]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 [J].
李雪铭 ;
晋培育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21-529
[7]   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 [J].
晋培育 ;
李雪铭 ;
冯凯 .
经济地理, 2011, 31 (10) :1638-1644
[8]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环境竞争力问题探析 [J].
黄茂兴 ;
高建设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4) :1-6
[10]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来自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对比与分析 [J].
王坤鹏 .
经济地理, 2010, 30 (12) :1992-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