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分株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23
作者
宋利霞
陶建平
王微
席一
王永健
冉春燕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关键词
华西箭竹; 分株种群; 种群结构; 亚高山暗针叶林; 卧龙自然保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构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分株个体的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2)分株各构件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林冠环境变化而改变:除林缘旷地外,叶的生物量百分比与林冠郁闭度呈正相关。林缘旷地中,地下茎和根系的生物量百分比均高于其余3种环境;(3)不同林冠环境下分株单位叶面积叶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大。单叶生物量和单叶面积均以中林窗最大,林缘旷地次之,二者与大林窗或林下均有显著差异(p<0.05)。华西箭竹的单株叶片数量以大林窗最大,与其余3种环境有极显著差异(p<0.01);(4)分株种群的死亡率以林下最低(p<0.01),但各种群平均年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华西箭竹分株种群对林冠环境变化的反应主要体现在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上,而非种群的年龄上。
引用
收藏
页码:730 / 7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秦自生等著, 1993
[12]  
Effects of moisture availability on clonal growth in bamboo Pleioblastus maculata[J] . Liu Qing,Li Yunxiang,Zhong Zhangcheng.Plant Ecology . 2004 (1)
[13]  
Gap-phase regeneration in a tropical montane forest: the effects of gap structure and bamboo species[J] . Marcelo Tabarelli,Waldir Mantovani.Plant Ecology . 2000 (2)
[14]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subalpine forests in the Wang Lang Natural Reserve, Sichuan, China[J] . Alan H. Taylor,Qin Zisheng,Liu Jie.Vegetatio . 1996 (1)
[15]   植物种群的繁殖对策 [J].
钟章成 .
生态学杂志, 1995, (01)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