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小麦资源在都江堰试种的表现及评价

被引:14
作者
代寿芬
颜泽洪
魏育明
刘登才
兰秀锦
周永红
郑有良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评价;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3.02.017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 12 5份来源于西藏的小麦地方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 ,西藏小麦植株高度总体偏高 ,少数适中。分蘖数多在 10个及其以下 ,少数偏多。穗长、小穗数的单位长度着生的小穗数存在明显差异 ,存在一些密穗类型和多小穗类型。多数小麦品种穗粒数不少 ,但千粒重明显偏低。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随着分蘖数增多、穗长增长、小穗数增多株高有增加的趋势 ,而株高的增加又导致了千粒重的降低。小穗数多者其穗长通常比较长。文中对西藏小麦资源进行了评价、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在都江堰与西藏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董玉琛,郑殿升主编, 2000
[12]  
Crossability percentages of bread wheat landraces from Sichuan Province, China with rye[J] . M. C. Luo,C. Yen,J. L. Yang.Euphytica . 1992 (1)
[13]   西藏麦类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物质生产的特点 [J].
刘伟 .
自然资源, 1984, (04) :51-55
[14]   西藏山南地区的小麦资源 [J].
黄亨履 .
作物品种资源, 1983, (04) :9-15+35
[15]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 [J].
董玉琛 ;
郑殿升 ;
乔丹杨 ;
曾学琦 ;
恩在诚 ;
陈勋儒 .
作物学报, 1981, (03) :145-152+219
[16]   西藏半野生小麦 [J].
邵启全 ;
李长森 ;
巴桑次仁 .
遗传学报, 1980, (02) :149-15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