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92
作者:
漆家福
[1
]
雷刚林
[2
]
李明刚
[1
]
谷永兴
[1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
[3]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来源:
关键词:
构造解释;
收缩构造;
楔状叠瓦构造;
反转正断层;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9.01.011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构造解释模型,认为浅层为盖层滑脱褶皱、深层为基底卷入的楔状叠瓦构造的"分层滑脱、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地解释现有可靠的构造信息。浅层构造是以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层为核或以侏罗系煤系地层为核的滑脱背斜,并被逆冲断层破坏;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高角度区域性反转正断层,并且在反转正断层下盘发育楔状叠瓦构造。新近纪-第四纪天山隆升产生的自天山深层向库车坳陷的斜向向上的挤压作用导致先存区域性正断层的反转位移,并控制克拉苏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