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氮磷吸收富集能力研究

被引:45
作者
李建娜
胡曰利
吴晓芙
黄忠良
董敏慧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植物吸收富集;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07.07.019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7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研究表明,所选7种湿地植物,稳定生长4个月后,平均总生物量在1215~3500g/m2,植物氮、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6~23.11、1.44~3.80mg/g。香蒲具有最高氮积累量达48.18g/m2,梭鱼草具有最高磷积累量为7.23g/m2,姜草对氮、磷的积累量最低分别为21.40、1.68g/m2。植物地上部氮、磷积累量与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差异较大,除姜草外,植物地上部、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比均大于3,黄花美人蕉地上部、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比分别达11.75、12.10。通过植物收割去除氮、磷量约占湿地总去除量的2%6%。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中的贡献
    尹炜
    李培军
    裘巧俊
    宋志文
    席俊秀
    [J]. 生态学杂志, 2006, (02) : 218 - 221
  • [2] 轻度富营养化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植物的特性
    蒋跃平
    葛滢
    岳春雷
    戴洁琼
    王华胜
    唐宇力
    常杰
    [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03) : 309 - 313+319
  • [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研究
    潘科
    杨顺生
    陈钰
    [J]. 四川环境, 2005, (02) : 71 - 75
  • [4] 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
    蒋跃平
    葛滢
    岳春雷
    常杰
    [J]. 生态学报, 2004, (08) : 1720 - 1725
  • [5] 人工湿地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张兵之
    吴振斌
    徐光来
    [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 (S2) : 87 - 90
  • [6] 两种程度富营养化水中不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与净化能力的关系
    葛滢
    常杰
    王晓月
    徐青山
    [J]. 生态学报, 2000, (06) : 1050 - 1055
  • [7] 过硫酸钾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总氮
    吴建之
    葛滢
    王晓月
    [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0, (04) : 166 - 167
  • [8] 新型废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
    诸惠昌
    胡纪萃
    [J]. 环境科学, 1993, (02) : 39 - 43+94
  • [9]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