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5
作者
田媛 [1 ]
苑社强 [2 ]
白晓青 [1 ]
袁耀武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
关键词
康氏木霉; 原生质体; 释放; 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2 [农业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研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该菌细胞融合和诱变育种提供适宜的真菌状态。对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各因素(菌龄、蜗牛酶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的成分和浓度)进行试验比较。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22h,蜗牛酶浓度2.0%,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蜗牛酶溶液中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 NaCl,再生培养基中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8 mol/L蔗糖。可以获得细胞融合和细胞突变诱导所需的原生质体数量。并观察到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有2种:顶端释放和段端位释放;以一种方式进行再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平菇原生质体的高效制备及再生优化条件 [J].
王立洪 ;
杨土风 ;
杨涛 ;
崔佳 ;
黄译影 ;
龙章富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8, (03) :351-355
[2]   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研究 [J].
王慧 ;
王玉华 ;
段宁宁 ;
胡耀辉 .
食品科技, 2008, (05) :1-4
[3]   茂原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J].
包莹玲 ;
潘力 .
现代食品科技, 2008, (02) :138-142
[4]   绿色木霉菌T23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J].
黄玉茜 ;
梁春浩 ;
陈捷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24-27+40
[5]   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J].
张拥华 ;
李晶晶 ;
彭志刚 ;
李世东 ;
谢响明 .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04) :303-307
[6]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J].
周庆新 ;
陈静 ;
于恺 ;
李多川 .
菌物研究, 2006, (02) :1-5
[7]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秸秆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J].
王菁莎 ;
王颉 ;
刘景彬 .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5, (04) :26-31
[8]   木霉T21和T22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研究初报 [J].
赵乐辉 ;
李颖 ;
吕淑霞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96-98
[9]   利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选育根霉新菌株1.根霉(Rhizopus formosaensis)Q303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J].
黄萍 ;
沈孝善 ;
李裕荣 ;
董颖苹 .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03) :6-10
[10]   米曲霉两株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的条件实验 [J].
邢来君 ;
张军 ;
孙光 ;
周菊岩 ;
周与良 .
真菌学报, 1987, (04) :2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