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主要储层砂体的成因与演化

被引:12
作者
刘自亮 [1 ]
王多云 [2 ]
李凤杰 [3 ]
孟祥化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沉积盆地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
[3]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水下分流河道;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砂体为主的多种成因组合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和河口坝组合区。详细刻画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主要储油砂体的成因类型,将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砂体划分为叠加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两类;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复合成因砂体划分为坝上河和河上坝砂体两类;将河口坝成因砂体划分为叠加式河口坝和孤立式河口坝砂体。讨论了各类成因砂体的形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J].
刘自亮 ;
王多云 ;
王峰 ;
李树同 ;
王志坤 ;
秦红 .
沉积学报, 2005, (02) :248-254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 [J].
杨友运 ;
张蓬勃 ;
张忠义 .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01) :45-48
[3]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宋广寿 ;
郑希民 ;
刘自亮 ;
王峰 ;
王志坤 ;
李树同 .
沉积学报, 2004, (01) :73-78
[4]   含油气区岩相古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J].
王多云 ;
郑希民 ;
李凤杰 .
沉积学报, 2003, (01) :133-136
[5]   地层因素对陆相沉积储层特征的控制(英文) [J].
Timothy A.Cross .
地学前缘, 2000, (04) :322-350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 [J].
张哨楠 ;
胡江柰 ;
沙文武 ;
赵舒 ;
高青松 .
矿物岩石, 2000, (04) :25-30
[7]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
郑荣才 ;
尹世民 ;
彭军 .
沉积学报, 2000, (03) :369-375
[8]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J].
邓宏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2) :89-97
[9]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杨俊杰著, 2002
[10]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