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暖区强对流降水系统的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13
作者
张诚忠
万齐林
杨兆礼
丁伟钰
陈子通
黄燕燕
机构
[1]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华南暖区; 降水性对流结构; 地闪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广东省地闪资料,研究了24h内影响华南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闪特征。结果表明:(1)第一次对流系统以后建型方式(back-building)组建,垂直结构类似海上对流,水平结构类似平行层状的对流系统。第二次对流系统垂直结构倾向于陆地的对流,水平结构类似于拖曳层状的对流系统。(2)地闪分布特征:两个系统在其生命史中负地闪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次对流系统在发展期正地闪逐渐增大,从成熟到衰减期正地闪逐渐减弱,第二次对流系统从发展到消亡期正地闪逐渐增大。第一次对流系统成熟期:在低层强回波移动方向右侧为正地闪,左侧为负地闪。对流系统地闪主要集中在对流区(92.8%的地闪),部分在对流区下风方(7.2%的地闪)。第二次对流系统特征:正、负地闪大部分重叠出现在对流区(78%的地闪),部分在尾随的层状降水区(22%的地闪)。正、负地闪在非对流区发生的概率比第一次系统的大。两个系统中88%以上的地闪集中在6km高度、回波>25dBZ以上的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034 / 10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1] 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气象出版社 ,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编写组编, 2006
  • [12] 雷电学原理[M]. 气象出版社 , 陈渭民, 2003
  • [13] Vertical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ic convection .2 JORGENSEN D P,LEMONE M A.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89
  • [14] 中纬度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
    程麟生
    冯伍虎
    [J]. 高原气象, 2002, (04) : 337 -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