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33
作者
许德如
梁新权
陈广浩
黄智龙
胡惠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湖南长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贵州贵阳
[5] 湖南长沙
[6] 贵州贵阳
关键词
地球化学和成因; 原地-半原地过铝质; 二元混合; 中元古代花岗岩; 海南岛;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1.04.009
中图分类号
P588.12 [侵入岩、深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结合抱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20 / 43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