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构建探析

被引:45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机构
[1]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师生关系; 教育信息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6 [师生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互联网+教育"构成的周遭语境将对师生构成的教学关系体产生新的影响。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教与学场域界限逐渐弥合,教师的知识权威被显著消解,学生的文化反哺能力显著提升,师生关系开始转向了学伴关系。个性化学习服务支持破解了长期困扰班级授课制中个体个性发展的局限,使标准化和模式化的工业化生产师生关系转向了农业化生态培育关系。海量级学习资源供给使师生之间增添了信息导游关系的师生特征。在全球化的互动参与学习中,师生之间从知识习得共同体转向了文化共生体关系。"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需要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虚实融合智慧学伴关系体系,创建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智适应学习生态系统,建立"优资源、优推送、优协作"的信源寻径导游机制,创设协作学习活动驱动的公共关系文化共生语境。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绩效预警因素及干预对策的实证研究 [J].
赵慧琼 ;
姜强 ;
赵蔚 ;
李勇帆 ;
赵艳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1) :62-69
[2]   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 [J].
冯建军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09) :123-130
[3]   “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 [J].
张广君 .
教育研究, 2016, 37 (06) :12-14
[4]   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 [J].
刘要悟 ;
柴楠 .
教育研究, 2015, 36 (02) :102-109
[5]   电子书包中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研究 [J].
牟智佳 ;
武法提 .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01) :69-76
[6]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 [J].
王志军 ;
陈丽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5) :11-28
[7]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J].
张红霞 .
教育研究, 2003, (07) :79-84
[8]   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 [J].
吴康宁 .
教育研究, 2003, (04) :43-47
[9]   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 [J].
吴飞驰 .
哲学动态, 2000, (06)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