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郊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北碚区歇马镇为例

被引:5
作者
杨葳 [1 ]
王子芳 [1 ]
高明 [1 ]
陈晨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探讨城郊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采样及试验室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郊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土壤养分含量而言,0~60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均以水田最高;速效磷0~40cm以旱地最高,表现为:旱地>菜地>水田>果园,40~60cm表现为:旱地>水田>菜地>果园;速效钾0~20cm以果园最高,其次是水田,再次是旱地,最后是菜地。土壤脲酶活性在0~20cm具体表现为:旱地>菜地>水田>果园;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20cm具体表现为:水田>果园=菜地>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速效养分在各层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性不明显(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任勃 ;
杨刚 ;
谢永宏 ;
黄继山 ;
罗文泊 ;
秦先燕 ;
李锋 ;
侯志勇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4) :8-11
[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J].
隋跃宇 ;
焦晓光 ;
高崇生 ;
程伟 ;
张兴义 ;
刘晓冰 .
土壤通报, 2009, 40 (05) :1036-1039
[3]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区为例 [J].
侯鹏程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5) :7098-7100
[4]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含量状况 [J].
李东 ;
王子芳 ;
郑杰炳 ;
高明 .
土壤通报, 2009, 40 (02) :310-314
[5]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J].
李昌新 ;
黄山 ;
彭现宪 ;
黄欠如 ;
张卫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3) :606-611
[6]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 [J].
万超 ;
徐福利 ;
邹诚 ;
王胜男 .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 (02) :158-162
[7]   丘陵红壤不同人工林型土壤微生物类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的研究 [J].
郑诗樟 ;
肖青亮 ;
吴蔚东 ;
何圆球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01) :57-61
[8]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土壤性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江苏省锡山市为例 [J].
韩书成 ;
濮励杰 ;
陈凤 ;
张彩云 ;
张健 ;
彭补拙 .
土壤学报, 2007, (04) :612-619
[9]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王莉 ;
张强 ;
牛西午 ;
杨治平 ;
张建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4) :53-56
[10]   子午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邱莉萍 ;
张兴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96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