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

被引:35
作者
石占中
张一伟
熊琦华
吴胜和
刘卫林
机构
[1] 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2] 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
关键词
储层; 剩余油分布; 控制因素; 非耦合性; 大港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43 [砂岩油田开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储层层内、平面、层间渗流差异,油层正向微构造、砂体上倾尖灭、断层屏蔽等地质因素以及油层未射孔、井况恶化等钻采工程因素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的渗流差异是影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垂向上层内渗流差异导致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正韵律型砂体的中上部;平面上的砂体拼接带及主砂体边缘相对低渗透区域是剩余油富集的重要场所。砂体规模与形态、层间渗流差异等地质因素与井网部署等工程因素的非耦合性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井网控制不住、注采关系失效等多种作用机制,结果形成平面剩余油滞留区、未动用的油砂体、憋高压的剩余油层等多种形式的剩余油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86 +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用地震法监测水驱薄互层油藏剩余油的可行性研究 [J].
石玉梅 ;
刘雯林 ;
姚逢昌 ;
甘利灯 .
石油学报, 2003, (05) :52-56
[2]   储集层孔喉网络场演化规律和剩余油分布 [J].
徐守余 ;
李红南 .
石油学报, 2003, (04) :48-53
[3]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4]   大庆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J].
魏纪德 ;
杜庆龙 ;
林春明 ;
张同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1) :57-59
[5]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J].
吴胜和 ;
王仲林 .
沉积学报, 1999, (02) :87-92
[6]  
陆相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幸福,周嘉玺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