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地区震前、震时和震后的震源机制

被引:6
作者
张宏志
刁桂苓
赵英萍
宿中南
孙静华
史苏华
杜迎春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
[2] 河北省地震局
[3]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内蒙古自治区
[4] 河北省地震局  北京 
[5] 河北 石家庄 
[6] 呼和浩特 
[7]  北京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张北地震; 构造应力场稳定;
D O I
10.13693/j.cnki.cn21-1573.2004.03.001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张北地震之前出现在小震条带上的地震,我们收集了区域地震台网的P波初动和垂直向记录的直达P、S的最大振幅,由理论地震图反演出1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同样的方法反演得到145次余震的震源机制;连同刘瑞丰给出的6 2级主震、哈佛大学提供的5 6级强余震的矩张量解一起分析。发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优势取向的平均解、震后余震震源机制优势取向的平均解和主震以及强余震的矩张量解,基本一致。震前、震时和震后的震源机制的优势取向,没有发生可以觉察的显著变化。表明震区始终受到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的,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分析 [J].
胡新亮 ;
刁桂苓 ;
马瑾 ;
李雪英 ;
高景春 ;
王勤彩 .
地震地质, 2004, (02) :347-354
[2]   以震源精确定位结果分析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J].
高景春 ;
刁桂苓 ;
张四昌 ;
蔡华昌 ;
张宏志 ;
赖晓玲 ;
李钦祖 ;
王勤彩 ;
李松林 ;
张彦清 ;
朱振兴 .
地震地质, 2002, (01) :81-90
[3]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92-501
[4]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 [J].
刁桂苓 ;
蔡华昌 ;
刁建新 ;
赵军 ;
黄万发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01) :23-30
[5]   地震矩张量反演在地震快速反应中的应用 [J].
刘瑞丰 ;
陈运泰 ;
周公威 ;
涂毅敏 ;
陈培善 .
地震学报, 1999, (02) :3-10
[6]   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小震条带上 [J].
刁桂苓 ;
张四昌 ;
朱艾斓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03) :34-38
[7]   中国大陆内部走滑型发震构造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J].
环文林,汪素云,宋昭仪 .
地震学报, 1994, (04) :455-462
[8]   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李钦祖 .
中国地震, 1992, (03) :88-94
[9]   粤东、闽南沿海小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J].
林纪曾 ;
蒋维强 ;
李幼铭 ;
梁尚鸿 .
地震学报, 1991, (04) :420-429+533
[10]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 [J].
梁尚鸿 ;
李幼铭 ;
束沛镒 ;
朱碚定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3) :24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