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海相中生界发育的微体化石证据

被引:52
作者
吴国瑄 [1 ]
王汝建 [1 ]
郝沪军 [2 ]
邵磊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关键词
海相; 微体化石; 中生界; 南海北部;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1.010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MZ-1-1钻井首次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揭示了中生界,获得了可确定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的孢粉和放射虫化石。克拉梭粉(Classopollis)和桫椤孢(Cyathdites)含量占优势的化石组合被发现于井深2187-2388m井段,表明其属于中侏罗世;1725-1887m层段的硅质岩包含以Caneta hsui、Loopus primitivus、Dibolachras sp.cf.D.apletopora等为代表分子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动物群。微体化石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被首次揭露的前新生代地层中存在着海相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中侏罗世克拉梭粉和桫椤孢孢粉组合反映的是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植被,滨海沼泽环境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海北部的海洋沉积环境发生了海水由浅到深的重大变化,形成了深海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相中生界识别及分布 [J].
郝沪军 ;
汪瑞良 ;
张向涛 ;
薛怀艳 ;
陈照光 .
中国海上油气, 2004, (02) :13-17
[2]   南海及邻区中生代(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分布特征及含油气性对比 [J].
夏戡原 ;
黄慈流 ;
黄志明 .
中国海上油气, 2004, (02) :2-12
[3]   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 [J].
陈汉宗 ;
孙珍 ;
周蒂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74-82
[4]   潮汕坳陷地震资料的改善及中生界构造的新发现 [J].
陈隽 ;
郝沪军 ;
林鹤鸣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4) :54-61
[5]   台西南盆地和北港隆起的中生界及其沉积环境 [J].
周蒂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2) :50-57
[6]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J].
郝沪军 ;
林鹤鸣 ;
杨梦雄 ;
薛怀艳 ;
陈隽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2-8
[7]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J].
王平 ;
夏戡原 ;
黄慈流 .
热带海洋, 2000, (04) :28-35
[8]   南海中生代特提斯期沉积盆地的发现与找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前景 [J].
夏戡原 ;
黄慈流 .
地学前缘, 2000, (03) :227-238
[9]   珠江口盆地东部中生代凹陷地质特征 [J].
苏乃容 ;
曾麟 ;
李平鲁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4) :6-14
[10]  
中国孢粉化石[M]. 科学出版社 , 宋之琛等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