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模型研究

被引:35
作者
贺三维 [1 ,2 ]
潘鹏 [2 ,3 ]
诸云强 [3 ]
陈鹏飞 [3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2]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 农用地; 集约利用评价; 陕西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着农用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如何缓解人地关系、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是目前中国解决农用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克服传统方法学习过程慢,易造成规则灾难、过度拟合等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挑选评价指标体系,剔除冗余程度高的评价指标:耕地平衡指数和单位面积劳动力人数。对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收敛结果良好,误差均不超过3×10-16。为了便于分析评价结果,采用K-means方法将评价分值聚为四类,并与陕西省农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异(陕北、关中、陕南)实际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的评价结果与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实际情况相符,杨凌示范区的集约程度最高。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农用地集约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4,高于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北保定市为例 [J].
赵丽 ;
朱永明 ;
张蓬涛 ;
曹银贵 ;
张慧 ;
周智 .
农机化研究, 2010, 32 (11) :7-11
[2]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J].
张清军 ;
曹秀玲 ;
鲁俊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7) :312-317
[3]   基于模糊综合评定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 [J].
刘庆清 ;
李婉媚 ;
贺三维 .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10, 35 (03) :26-28
[4]   基于因子分析和模糊神经网络的城市公共安全评价研究 [J].
刘承水 .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0, (01) :31-37
[5]   模糊神经网络在重庆市饮用水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周燕 ;
王里奥 .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0, 3 (01) :33-35
[6]   模糊神经网络在变形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J].
张正禄 ;
王小敏 ;
邓勇 ;
谢年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10, (01) :6-8+29
[7]   陕西关中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J].
陈冬勤 ;
卢新卫 .
土壤通报, 2009, 40 (04) :725-730
[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毕节地区为例 [J].
陈笑媛 ;
丁筑茂 ;
王博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6) :7042-7044
[9]   基于计算智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J].
刘耀林 ;
焦利民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04) :283-287
[10]   Identification of nonwoven uniformity using generalized Gaussian density and fuzzy neural network [J].
Liu, Jianli ;
Zuo, Baoqi ;
Vroman, Philippe ;
Rabenasolo, Besoa ;
Zeng, Xianyi .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10, 101 (12) :108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