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企业的“创新惰性”

被引:42
作者
万道侠
胡彬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金融发展;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创新惰性”;
D O I
10.13269/j.cnki.ier.2018.01.003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成本,从而加深了产业集聚背景下形成的"创新惰性"问题。最后,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对制造业企业如何摆脱"创新惰性"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兼论企业“创新惰性”的形成原因 [J].
胡彬 ;
万道侠 .
财经研究, 2017, 43 (11) :30-43
[2]   金融发展与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与解释 [J].
张杰 ;
高德步 .
产业经济研究, 2017, (03) :43-57
[3]   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县域工业发展 [J].
吴敏 ;
黄玖立 .
经济学动态, 2017, (01) :52-61
[4]   集聚外部性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J].
霍春辉 ;
杨锐 .
经济管理, 2016, 38 (03) :20-32
[5]   工业集聚效应的来源:劳动还是资本 [J].
孙晓华 ;
郭旭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1) :78-93
[6]   赶超压力与公司的败德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J].
贺小刚 ;
邓浩 ;
吴诗雨 ;
梁鹏 .
管理世界, 2015, (09) :104-124
[7]   政府干预、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兼论中国区域政策的有效性 [J].
赵勇 ;
魏后凯 .
管理世界, 2015, (08) :14-29+187
[8]   绩优企业的投机经营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 [J].
贺小刚 ;
李婧 ;
吕斐斐 ;
邓浩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5) :110-121
[9]   产业集聚的避税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J].
王永培 ;
晏维龙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2) :57-69
[10]   企业规模与创新技术选择 [J].
叶林 .
经济评论, 2014, (06) :13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