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岩性对微细浸染型金矿化的控制作用──以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带为例

被引:12
作者
赵利青
冯钟燕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
[2] 北京
[3]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有利岩性控矿; 钙质粉砂岩; 微细浸染型金矿; 金龙山金矿; 南秦岭; 南羊山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金龙山金矿带是我国南秦岭沉积岩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带,产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镇旬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通过地层、沉积环境、成矿有关微量元素、矿石化学成分及显微组构研究指出:赋矿有利岩性为泥质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灰岩等,典型的浸染状矿化产于以粉砂质为主(SiO_2多变化于 38%~73%),含一定钙质(CaO多在10%~25%之间)的岩石中,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类型;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生物成因黄铁矿不富集金.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与断裂连通的有利岩性(可渗透性层位)控制;是“岩性控矿”,而非地层时代控矿.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是“赋矿之所”,而非“生矿之源”.以钙质粉砂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石控制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具有普遍意义.断裂与有利岩性一起控制了浸染状矿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边缘转换盆地的构造岩相与成矿[M]. 科学出版社 , 杨志华等著, 1991
[12]  
Boyle,R. W. The Geochemistry of Gold and Its Deposits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