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施还田历经时间对蓄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孔德刚
翟利民
刘立意
赵刚
张超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秸秆深施; 土壤含水量; 蓄水效果;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13.05.018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降水条件下,对黑龙江省黑土耕地土壤深施3种不同作物秸秆,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土壤含水量随历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初期在各深度土层上大豆和玉米秸秆的蓄水效果显著(P<0.05)。秸秆深施9个月在距离秸秆深施较近15和20 cm土层处玉米、水稻和大豆秸秆有显著效果。秸秆深施22个月仅玉米秸秆在20 cm土层处有效果。随着深施秸秆历经时间的延长各种秸秆蓄水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秸秆深施处距离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J].
高飞 ;
贾志宽 ;
路文涛 ;
韩清芳 ;
杨宝平 ;
侯贤清 .
生态学报, 2011, 31 (03) :777-783
[2]   秸秆深施对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J].
张帅 ;
孔德刚 ;
常晓慧 ;
翟利民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 (06) :127-129
[3]   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J].
匡恩俊 .
大豆科学, 2010, 29 (03) :479-482
[4]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入渗特性及持水能力的影响 [J].
王珍 ;
冯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4) :75-80
[5]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J].
王振忠 ;
董百舒 ;
吴敬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2) :269-271+274
[6]   秸秆深埋蓄水抗旱耕作技术研究 [J].
张海云 ;
王振同 ;
路广平 ;
王印川 ;
杜红柳 .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1, (02) :23-25
[7]   土壤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李贻学 .
土壤学报, 2001, (01) :135-138
[8]  
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田宜水, 2007
[9]  
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刘巽浩等主编, 2001
[10]  
土壤和水[M]. 农业出版社[]希勒尔(D·Hillel),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