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模概念

被引:4
作者
李晓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大气遥相关; 环状模; 北大西洋涛动; 争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环状模"(Annular Mode)是大气遥相关领域一个新兴的气候学概念,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它表征热带外地区中纬度和高纬度间大气质量的"跷跷板"现象,为热带外地区最主要的大气变率,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部分热带地区的近地层气候。它对整个北半球气候的影响之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候学家对北极气候模型的理解,也被称为"北极厄尔尼诺"。可见,"环状模"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环状模"这一气候学概念的提出和推广过程并不平顺。多派学者曾围绕这一新兴概念,展开过近年来气候学领域内少有、激烈和精彩的辩论。而这场辩论是"环状模"概念提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最终促使更多的学者了解并接受了"环状模"这一新兴的气候学概念。这场辩论的焦点主要围绕"‘环状模’是否真实存在"、"‘环状模’信号是否源自于平流层"和"‘北半球环状模’与‘北大西洋涛动’究竟谁更适合于代表北半球热带外行星尺度扰动最主要的模态"等3个问题。辩论的具体过程,不仅展示了相关的学者们高超的研究水平和技巧,还折射出他们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而辩论的最终结果,不但增强了人们对"环状模"概念的理解,还催生了人们对大气环流基本活动规律认识的突破。厘清这场辩论的主要思路和观点,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环状模"概念以及基本大气环流过程的理解,而且对分析和解决其他类似的科学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因此,力图通过综述的方式,围绕"环状模"概念的由来和争论,与读者一起回顾"环状模"这一重要气候学概念的提出和推广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8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Some Advances in Studies of the Climatic Impacts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J]. 郑菲,李建平,刘婷.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5)
[2]   Role of Ferrel cell in daily variability of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 [J].
Li, Xiao-Feng ;
Li, Jianping ;
Zhang, Xiangdong ;
Sun, Che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 59 (27) :3457-3464
[3]   平流层NAM异常对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影响 [J].
孔文文 ;
胡永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 (03) :445-455
[4]   A Two-way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Coupling of Submonthly Zonal-Mean Circulations in the Arctic [J].
李晓峰 ;
李建平 ;
Xiangdong ZHANG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13, 30 (06) :1771-1785
[5]   前冬北半球环状模对春季中国东部北方地区极端低温的影响 [J].
尹姗 ;
冯娟 ;
李建平 .
气象学报, 2013, 71 (01) :96-108
[6]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不对称关系 [J].
徐寒列 ;
李建平 ;
冯娟 ;
毛江玉 .
气象学报, 2012, 70 (06) :1276-1291
[7]   前冬南半球环状模对春季华南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 [J].
郑菲 ;
李建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11) :3542-3557
[8]   平流层NAM异常对东北冷涡活动影响的研究 [J].
万晓敏 ;
付遵涛 ;
胡永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3) :417-425
[9]   南半球环状模事件的准地转调整过程分析 [J].
李晓峰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 2012, (04) :755-768
[10]   月内尺度北半球环状模水平和垂直活动特征分析 [J].
李晓峰 ;
李建平 .
气象学报, 2011, 69 (06) :1046-1061